新时代,企业家精神的新内涵

  创新已经成为新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。但无论是产品创新、模式创新,还是管理创新、技术创新,无一不跟企业家有关。如果企业家缺乏创新精神,就很难对企业做出正确且有效的指导,更无法为企业注入新的竞争力,立足于市场之中。

啊0.jpg

  在国内,企业经营者有两种称谓,商人和企业家。他们之间虽然有很多相似的成分,但实际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。

  所谓的商人,是以利益为驱动,通俗的讲,就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创造价值。而企业家,用德鲁克的话说,则是“创造价值是真实的,利润不过是结果。”

  因为理念的不同,商人与企业家的行事风格也有很大的区别。如,有些人创业,就是为了拿融资、抬估值,等着被收购。这些创业者在资本圈并不少见,他们的项目不见得没有价值。相反,很大一部分都是极富颠覆性与前瞻性的,但因为商人本质,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,在经营管理、市场竞争等不确定性因素面前,脱手套现不失为一个好法子。

  当然也有不少的创业者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而选择卖身,但如何区分,权看个人。而有一些创业者,本身就是带着某种理想去创业,他们在企业最艰难的时候,也绝不会为了利润牺牲掉自己的原则,就像德鲁克说的那句话,创造价值的时候顺便赚取利润。这样的企业领导者,才有资格被称之为企业家。

  顾名思义,企业家精神,就是企业家们身上所具备的某种精神特质,但具体有哪些内涵,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,像工匠精神、创新精神、实干精神等等都是出镜率极高的名词,但实际上,这些说法虽然都不算错,却也不完全准确,因为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并不是单一或者标准化的,随着时代的变迁、经济环境的变化,企业家精神也会有着越来越多、越来越丰富的内容与形式。

  如同第一代企业家,他们大都是白手起家,从0开始拼搏出来的事业,那个时期,胆大敢闯、艰苦奋斗是他们的主要精神力量,但随着互联网的崛起,虚拟经济开始大肆冲击实体经济的阵地。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残酷的生死困境,而转型也成为当下企业家们最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在面临新困境之时,这些老一辈企业家们很容易如无头苍蝇一样,四处乱撞,这对企业与企业家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,当然也有很多老企业家,他们与时俱进,在趋势与变革中形成了新的企业家精神内容,成功让企业渡过转型难关。但无论如何,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时代趋势下,企业家精神都需要注入新的内涵和力量。

  那么,新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呢?中央下发的文件,明确给出了答案。

    奋斗精神永不过时

  在正式文件对企业家精神的定义中,爱国敬业、遵纪守法、艰苦奋斗被放在了第一位,这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来说释放了一种信号:即使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如何发展,老一辈企业家的主要精神力量,永远不会过时。

  中国第一代的企业家有很多,但最具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,还要数任正非,以任正非作为案例,除了其创业故事最为大众熟知,也是因为他是最典型的白手起家模范,更是艰苦奋斗精神的代言人。

  众所周知,在1987年,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,深圳这个由渔村进化而来的新生城市,处在一个资源、物质都极为贫乏的时期,更别说什么文化精神上的发展,直到进入21世纪,深圳还摆脱不掉 “文化沙漠”这个称号,可想而知,任正非在深圳创业的条件有多么艰辛。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,任正非创造了华为。

  关于任正非艰苦奋斗的故事很多,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坐拥百亿资产,却勤俭节约的朴素生活态度。据说,华为内部一直流传着任正非的一个故事,有一次,任正非到华为某办事处拜访客户,办事处主任不了解任正非朴素的工作习惯,就想当然地租用了一辆高级轿车亲自去接他。任正非一见面就火冒三丈,把他的办事处主任训斥了一顿:“这纯属浪费,要这样的高级车干吗?如果办事处一般的车不够用,我可以自己打车过去,而且你这时候更应该呆在客户的办公室里。”

  故事虽短,却足以说明任正非非常崇尚艰苦奋斗精神,不仅常常拿来激励华为的员工,还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场合为艰苦奋斗站台,最经典的一句便是:“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企业是不会长久生存的。”

  正如他所说,如今,中国正处在转型变革的经济环境中,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消费群体迭代、生活习惯变化、技术升级加快等挑战,再加上市场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、金融环境不稳,更加需要做好二次创业、艰苦奋斗的准备。

  但这对于很多新一代创业者来说,尤为欠缺,他们从未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,一出生就享受着良好的社会资源,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给予的便利,几乎很难想象,他们会如任正非一样,窝身破工厂,埋头钻研的模样。

  而这次,新的企业家精神内涵,将艰苦奋斗重新摆放在重要地位,正是为新时代的企业家们立起了一杆大旗,也证实了,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企业家精神的基石,不仅没有过时,反而历久弥新,在新时代依然有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。

  创新创业是主旋律

  自企业成立以来,创新就伴随始终,可以说,创新已经成为新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。因为在全国经济转型时期,创新是决定企业生死的至关因素。但无论是产品创新、模式创新,还是管理创新、技术创新,无一不跟企业家有关。如果企业家缺乏创新精神,就很难对企业做出正确且有效的指导,更无法为企业注入新的竞争力,立足于市场之中。

  因缺乏创新而没落的企业很多,最让人唏嘘的,大抵就是曾经风靡全球,将手机巨头三星都踩在脚下的手机品牌,诺基亚。

  砸核桃神机诺基亚,曾经霸占了中国十几年的手机市场,但现在除了少量的手机店,还有一些老年机在售,诺基亚几乎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,而这一切都发生的悄无声息。

  大约十几年前,诺基亚的手机销量虽然已经开始下滑,但地位仍然稳固,当时消费者购买手机,多少也会将诺基亚这个品牌考虑在内,但因为其一直所用的塞班系统,无法再给消费者带来惊喜体验,基于安卓系统的智能机大行其道,一步步将诺基亚挤下手机王座。不仅如此,三星、苹果等手机品牌渐渐抬头,大有独霸之势,诺基亚王座不稳,也给国产手机带来了希望,一时间黑马小米、魅族、VIVO、OPPO等品牌强势登场,本就被三星、苹果蚕食的差不多的诺基亚,彻底从王座跌落,消失在大众面前。

  诺基亚的败落,并不是偶然,很多业内人士都曾分析并总结其衰落的原因,但极大一部分都是因为创新乏力,安于现状。

  就拿美国市场来说,有一段时间,美国非常流行翻盖机,国内也有过这样的时期,当时很多手机品牌都推出翻盖机抢占市场,但是诺基亚却不为所动,因为那个时候诺基亚已经靠“直板”夺下了全球三分之二的手机市场,其管理者认为没有必要做出改变,结果可想而知,在长达十年时间里,诺基亚在美国市场几乎毫无建树。

  另外一个,也是诺基亚最致命的问题,就是其一直引以为傲的塞班系统,在苹果系统惊艳全球之时,诺基亚并没有把它当回事儿,因为苹果售价较高,对诺基亚来说构不成大的威胁,直到谷歌推出安卓系统,诺基亚开始感觉到了大危机。但它依然不觉得自己的塞班比安卓落后,甚至加大在塞班系统上的投入,尽管后来新上任的CEO结束了诺基亚的塞班系统时代,但先机已失,衰落成为不可扭转之势。

    担当责任成就大我

  企业家与商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,企业家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精神。在当今的企业家群体中,每一个人都与慈善、公益有着或深或浅的联系,但并非所有的企业家都会高调宣扬自己的公益行为。

啊1.jpg

  如平安集团马明哲,几十年来坚持公益与慈善。在网络上也仅找到寥寥几篇有关其慈善活动的信息。但这并不代表马明哲在公益事业上的冷淡,相反,马明哲在很早之前就加入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,且是基金会的常务理事。2007年就与夫人在该基金会名下捐资设立专项“明园慈善基金”,第一期捐赠2000万元,并在5年内通过追加投入达到1亿元,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青少年和儿童,资助金融教育事业、文化事业和符合该基金宗旨的其他有关社会公益活动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马明哲夫妇所捐赠的全部资金,来源为马明哲的个人薪酬、奖金与虚拟期权。捐赠大部分的个人所得去做慈善,这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中并不多见,也许很多人会质疑,平安这么大的企业,马明哲为何不以公司的名义捐赠,岂不是更显阔气?

  但稍微了解的就会知道,平安集团已经是上市企业,作为企业家,既要尽责将企业做好,保证员工的利益,也要履行为股东创造利润的义务,同时还要回馈社会,能否将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平衡好,极为考验企业家的个人能力,而马明哲在这上面,无疑处理的非常出色。

  在中国,企业家与公益可以直接划上等号,因为,有担当、负责任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,一脉相承的企业家基因,深深融入到企业家的血液里、灵魂里。


分享到: